李双喜,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宜兴紫砂鉴定技术顾问、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洛杉矶亚太艺术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筋囊壶代表性传承人。
身残志坚,投身紫砂工艺
李双喜,1962年出生在中国陶都宜兴,耳濡目染,从小就对紫砂工艺抱有浓厚的兴趣,1979年7月,年仅17岁的李双喜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成为厂里的一名泥瓦工。虽然工作很辛苦,每天忙得汗流浃背,但是年轻的李双喜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命运多舛,5个月后,一处在建厂房倒塌,李双喜被压断了左大腿。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无奈之下,李双喜只能接受了截肢手术,左大腿根部装上了假肢。1984年,李双喜被分配到了紫砂研究所,成了一名电梯操作工。也就是在那时,22岁的他开始正式结缘紫砂工艺,开启了他以后的紫砂壶人生。
在中国最顶尖的紫砂科研单位,李双喜接触到的都是自紫砂界的名家大腕,看到的都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紫砂工艺品,这让李双喜萌发了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只要有空闲,李双喜总是一头扎进工作室,不停学习,不断摸索,并向单位同事请教。
他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和身残志坚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同事的赞许和认可,并得到了紫砂大师顾景舟、蒋蓉的悉心指点。一年多后,在摔了烧,烧了再摔,无数次反复试验后,李双喜终于烧制除了他人生第一把满意和大师认可的作品——竹节壶。
匠人匠心,传承更为创新
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紫砂器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明代中期,经过工艺的发展,逐渐完成了从粗陶中提炼出可以不施釉的紫砂壶,中国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紫砂壶。经历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一代代的紫砂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从选泥到制作,从制作到烧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紫砂人的智慧和匠心。紫砂壶,经历过初创和发展之后,逐渐被世人所青睐,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之作。
业精于勤,可谓匠人;汲取先人的智慧,可谓传承;不断创新,创作出独有的特色,可谓创新,可谓大家。李双喜一路走来,浸淫紫砂工艺三十余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只有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出让现代人喜欢的紫砂产品,这是一项很传统又非常现代的事业。匠心不仅怀于人,更凝于物。爱生活的人,将光芒赋予手下的物件,才成就出所谓的“精品”。李双喜始终是这么认为,更是始终是这么实践。“这就是我的初心。”李双喜说。
三十余年不断打磨和不懈追求,李双喜已通达各种紫砂器型与壶心,其作品呈现“形、神、韵”与“才、情、趣”合一的艺术特点,尤其以筋囊、花货展现的巧夺天工的至高境界见长。他将毕生事业定位于“将中国人的精气神韵铸就在紫砂中”,这是李双喜对匠人文化有过深度思考后的坚定抉择。
以壶为媒,输出中国文化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县,为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于公元770年所建成。鉴真东渡,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2018年,李双喜受邀访问日本,先后受到了唐招提寺和药师寺长老们的热情接待,日本两大著名寺庙接受了李双喜精心制作的金龟龙壶,并且作为国宝级礼物永久性收藏。
2022年,金龟龙壶进入联合国的视野,在联合国UNPPC秘书长潘彦成教授的推荐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总部听取了中国紫砂文化的介绍,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制壶工艺赞不绝口,并且和把玩欣赏良久的金龟龙壶合影留念。目前,联合国博物馆已将该壶陈设在联合国博物馆,作为永久式收藏展示。
由于美好的寓意和别具匠心的设计,因此金龟龙壶也得到了马来西亚皇室的青睐,该国王子殿下夫妇也进行了收藏。除此以外,李双喜烧制的128一168根筋囊“英雄壶”,已先后被日本、法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及博物馆收藏。
“ 中国紫砂工艺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化的综合。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就是多种哲学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中华文化倡导个人融于集体的家国意识,并在传统文化中倡导个人价值要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体现,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集体爱国思想和家国意识,中华文化传统也自然是以民为本的文化基础。”李双喜表示,通过紫砂艺术输出中华文化价值的气神韵是他本人引以为傲的使命。
挑战自我,攀上紫砂巅峰
李双喜将自己对紫砂的热爱,凝聚在制作紫砂壶上,在三十余年的实践和创新中,作品以高难度筋囊、花货见长。他的锦囊器每一个细节的塑造臻于完美,浑然天成。依照自然的瓜果的形态、花瓣的筋囊和纹理,进行图案化、规则化,将壶体均匀等分为若干份,讲究整体的协调性和线条的流畅性,表现出强烈的韵律美。
2016年,李双喜的128根筋囊壶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含壶里壶外筋囊最多的紫砂壶”。同年5月,李双喜最具代表性作品、堪称工艺极限的“168根筋囊-英雄壶”问世,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荣获“国家专利权”。2019年,李双喜凭借168根筋囊壶在中国台湾地区拍卖拍出8888888新台币天价,成为在世紫砂大师最高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双喜并不满足现有成绩,而是推陈出新,挑战紫砂工艺极限,继续攀登高难度的艺术高峰。2018年5月,他开始设计制作“218根里外筋囊壶”,多少个孤独日夜反复尝试钻研,历经无数次失败,耗费两年多时间,终于攻克了制壶界的难题,在2020年7月9日再攀紫砂壶制作巅峰,成功完成了“218根里外通转筋囊壶”。壶表、壶内甚至壶盖内外都清晰勾勒出218根筋囊,壶嘴15根筋囊,每根筋囊都粗细均等,细腻匀称,壶口与壶盖筋囊上下对应,严丝合缝,上下影衬,壶盖随意旋转置换都能与壶身契合,通体协调,完美体现了紫砂壶形、泥、功、名的完美统一。由此,李双喜也成为中国紫砂界唯一能够制作218根筋囊壶的紫砂大家。(钱志荣 凌维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