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科技创新板开板三周年的临近,首批25家公司的pre—IPO股票即将解禁不过,已经有9家公司明确表示不愿意出售
7月15日晚间,9家公司发布公告,这些公司的股东明确表达了目前的信心其中,4家公司控股股东主动拒绝解禁,延长锁定期6个月,1家公司联合控股股东中的第一大股东主动拒绝解禁,延长锁定期12个月,3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和1家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承诺在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股份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初步计算,上述股份锁定期延长且承诺不减持的对应市值达到808亿元,占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理论市值的40%以上至于其余股东,根据减持新规,三个月内在科创板集中竞价可减持的股份市值仅占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2%以下,实际影响有限
高增长增加了惜售
公司部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基于对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为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一段时间内不会减持公司股份。其中,中国郝彤,白蓉科技,新麦医疗,虹软科技,广信光电股东延长股份锁定期,华星源创
科创板扎实的基本面为股东的惜售增添了信心数据显示,科技创新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实现稳定增长,2021年营业总收入828.06亿元,同比增长21%,平均增长43%,归母净利润106.13亿元,同比增长12%,平均增长29%与2019年上市当年相比,白蓉科技等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首批公司超过25家,业绩辉煌从整体板块来看,科技创新板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科技创新板高增长的背后,是板块科技创新提供的持续动力2021年,R&D科技创新板公司投资总额883.51亿元,同比增长31%,R&D投资平均占营业收入的13%
CICC研究部表示,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大多体现了中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独立的趋势,科技创新属性色彩浓厚,对科技创新板中长期趋势仍保持积极看法。
已有24批股东进行了查询和转让。
业内人士建议,客观理性看待未来的减持行为减持是股东的固有权利,老股东在上市前退出是合理合法的方式合法减持行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同时,减持行为还会受到减持比例,受让方限售期等规则的约束
根据减持新规,持有pre—IPO股份的股东,大股东,董事,监事的减持比例和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从解禁到减持再到市场冲击有显著的时间差,冲击程度更为平滑
此外,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发现,本次解禁的科技创新板公司,有近一半的控股股东兼任公司董事,监事,且其年度减持限额不得超过其持股的25%同时还要遵守窗口期,短期等诸多要求,在减持额度,减持窗口等方面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初步测算,科创板股东解禁后三个月内可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的股份市值仅占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2%不到,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还开创了a股独有的询价,转板,减持制度,在不冲击二级市场的前提下,为IPO前的股东提供了更加便捷,市场化的退出渠道自2020年7月上线以来,已有18家公司的24批股东进行了询价转让,成交金额约132亿元从实施效果看,询价转让前后公司股价小幅波动,询价转让方案公布后一周,15个交易日,一个月平均股价分别上涨3.16%,3.95%,6.55%,有效维护了市场的稳定,为股份减持提供了缓冲区
证券E公司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科创板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询价转板工作,询价转板可能成为常用的减持方式之一。
增加科技创新板市场的深度。
业内人士也指出,限售股解禁短期内容易被理解为利空,但中长期来看,伴随着大量限售股解禁,流通股数量的增加有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板的交易活跃度。
在机构看来,公募基金股通,陆股通目前对科创板仍是低配置,流通股本低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增持配置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耀表示,科创板将有更多筹码进入流通,这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市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新增科创板的空间
也有机构投资者表示,伴随着科创板股份的解禁以及相关股票流动性的改善,科创板整体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为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进入创造有利条件长期资金的加持将进一步缓冲解禁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晚间,证券交易所发布了科技创新板做市交易实施细则及配套业务指引,进一步发挥了科技创新板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板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增强市场弹性,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板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