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
激活党建引领“主引擎”,协同联动注“动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校开展社会实践要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在纵向上着力构建学校党委、校团委、学院团总支的三级联动体系;在横向上加强校团委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挖掘各方面的潜在实践资源和育人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全员育人。二是科学统筹安排。社会实践是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讲堂”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细化实践安排,做好前期动员培训,才能让广大青年参与到有深度、有广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三是拓宽师资来源。积极邀请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优秀校友等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有效提升社会实践的理论性、针对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新模式、新路径。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聚焦问题提“效力”。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广大青年要真正沉下气、静下心、俯下身,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农村等一线场所,通过访谈、问卷等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和当地的发展方向。只有深入调研,大学生才能更加贴近社会、了解社会,为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调研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将调查研究做深入,切实将研究内容弄清楚。三是解决实际问题。要在社会实践中衡量调查研究结果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
打好专业实践“组合拳”,多管齐下聚“合力”。一是紧密联系专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扎实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因此广大青年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要立足专业特点,契合专业实际,充分将本专业所学内容融入社会实践当中,做到专业学习与实践育人相互融合,逐步梳理明晰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二是开展特色服务。结合专业特色,更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例如医学类专业开展义诊下乡、送医送药等活动,其他各类专业也可以开展科技支农、法律援助、环保科普等各类特色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了解社会需求。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积极主动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社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实践项目,确保实践内容能够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依托社会实践的契机与平台,深入基层或行业一线,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掌握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专业方向,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个人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跑出成果转化“加速度”,示范引领强“引力”。一是加强宣传推广。为了保证社会实践宣传的实时性和广泛性,需要做好社会实践投稿渠道整理,了解各类网络媒体平台的投稿要求。二是打造品牌项目。要实现社会实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及时理清实践主体脉络,把握实践关键内容,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社会实践项目,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也在一次次的接力实践中实现传承与创新。三是注重凝练总结。社会实践结束后,有效地凝练总结是巩固和深化社会实践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组织召开社会实践分享会、答辩会等方式,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备的社会实践体系进行宣传推广,动员更多青年上好社会实践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在实践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田雪 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