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你这个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应该丢到这个红色桶里;这些碎掉的陶瓷碗是其他垃圾,要丢到灰色桶里......”“纸板和废弃书本都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个可以放到我们‘碳中和’小屋换钱。”日前,成都武侯区簇锦街道的各个垃圾回收点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城市管理合伙人,他们一边和居民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指导居民把垃圾分别投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什么是城市管理合伙人?聚焦“以公益换空间”,“城市管理合伙人”,即“公益服务换公共空间”,将辖区的流动商贩转变为城市管理志愿者,在居民小区提供桶边督导志愿者服务。
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这批志愿者队伍再次迎来壮大——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成都市武侯生态环境局、武侯区人民政府簇锦街道办事处、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点赞城市管理合伙人·致敬绿色先锋”活动,在高碑社区碳拾光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以下简称“碳中和”小屋)前拉开帷幕。
现场,12位商贩代表获得“经营许可证”证书,10位环卫代表获得绿色先锋证书,9家企业获得“城市管理合伙人”认证证书和低碳行动响应单位荣耀,城市管理合伙人队伍再度注入新鲜血液。
打通社区垃圾分类难点 公益服务可兑换公共空间使用时长
2020年3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
改变源于创新思考,更源于实践落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主流,带给基层治理新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武侯区簇锦街道“碳中和”小屋不断上新,开创“碳中和理念+垃圾分类”有机结合的模式。同时,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增长,但由于缺乏常态化桶边督导,居民投错垃圾桶的情况还比较多,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依然比较大。
此外,街道辖区内有流动商贩240余家。“流动商贩不好管理,他们出摊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卫生环境也经常不能保障;一味驱离又不符合当前柔性执法的大环境。”簇锦街道相关负责人经常为此头痛不已。
城市管理合伙人:变流动商贩为城市管理志愿者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力量,助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武侯区簇锦街道率先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合伙人”,即“公益服务换公共空间”,将辖区的流动商贩转变为城市管理志愿者,在居民小区提供桶边督导志愿者服务。
如何确保城市管理合伙人工作机制长效落地?据了解,今年1月,“城市管理合伙人”工作机制正式推行。通过街道官网、线下张贴公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招募信息,面向全辖区招募“城市管理合伙人”,联合派出所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保符合基本条件。
同时,为报名者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具备提供公益服务和安全文明经营的城市管理知识和技能。通过组织统一考试,测试报名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城市管理合伙人”具备必要的能力,合格者由街道颁发城市管理合伙人上岗证。
合伙人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时长的公益服务,如引导居民垃圾分类等,以换取在公共空间摆摊的机会。通过公益服务打卡和城管队员巡查相结合对合伙人进行定期考核,对合伙人进行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
招募公告发出后,流动商贩非常踊跃。报名者经过安全常识、食品安全知识、垃圾分类常识等岗前培训和岗前考试,成为正式的“城市管理合伙人”。上岗后,他们要遵守承诺书中的各项管理规定,并接受日常监管和考核。
据悉,该街办已完成两期城市管理合伙人招募工作,现有“城市管理合伙人”120余名参与到垃圾分类桶边引导服务。自“城市管理合伙人”启动以来,服务已覆盖垃圾分类投放点位60余个。全面铺开后每年将节约桶边督导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康江林认为, “城市管理合伙人”机制通过温和、灵活的管理手段,将辖区的公共空间使用者转换为城市空间的管理者,将公益服务与商业经营相结合。这一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不仅得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环境保护志愿者为维护市容市貌、生态环境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据武侯区簇锦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吴冰介绍,这一全国首创的“城市管理合伙人”工作机制,通过将辖区流动商贩、大悦城、美团等转变为公益服务志愿者,全面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有效解决了因流动商贩引发的市容环境问题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等治理难题。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也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易落地的宝贵经验,社会各界反馈良好。
据了解,在成都市城管委的大力推动下,这一工作机制已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开启美丽社区建设新篇 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
未来,垃圾分类将迎来哪些新气象?城市治理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
要让这一绿色民生工作落地落实,完善顶层设计是关键。
活动现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成都市美丽社区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
据介绍,《工作指南》从十个维度提供了美丽社区的建设指引,包括: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深化提升队伍能力、着力构建美丽空间、多维搭建宣传渠道、持续开展宣传活动、协同共治数智赋能、多元融合社会资源、有效转化生态价值、社企联动生态共建。
以美丽空间营造维度为例,《工作指南》结合成都实际提出了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要求。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开展金角银边微更新、改造社区闲置地、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完善产居缓冲设施等。引导性指标主要包括:推进景观一体化、打造社区立体绿化、提升村庄庭院及绿道绿化、推进农村雨污分流、普及绿色能源及绿色交通、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海绵化改造、推动绿化建筑改造、引导资源配置低碳化、推进“无废”示范创建等。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应急信访与企业服务处处长康岷春表示, 在每个维度中,提出了约束性和引导性两类指标体系,约束性指标与政策文件充分衔接,对社区提出基本要求,旨在夯实美丽社区生态本底。同时,引导性指标与规划、导则、案例对标,提出更高的鼓励性建设方向,旨在全面建设成都未来公园社区。
完善承载机制 垃圾分类线下场景功能持续拓展
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居民、城市管理合伙人等前往“碳中和”小屋参观。走进这个占地20余平方米、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玻璃小屋,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挡划分的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区域,工作人员将可回收物放在秤上,并点击显示屏上的物品类别,计量仪就会自动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实时计量、预测碳中和数,并生成一个二维码,居民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获得回收奖励金和碳中和积分。
随着城市管理合伙人机制的推出,未来,这一座座“碳中和”小屋将不仅是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垃圾分类线下场景,还将成为城市管理合伙人机制的线下承载点位。
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发动“碳中和”小屋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常态化志愿监督队伍当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积极性。
不仅如此,“碳中和”小屋还将成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流动商贩等城市管理合伙人的休憩驿站。小屋内设的爱心驿站将免费提供的手机加油站、便民急救包、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让大家“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线下承载点位将不仅汇集城市管理合伙人,“碳中和”小屋内部配有针对环保事业自主研发的配套桌游并引进了优秀的科普读物《低碳星球计划》,适用于学校和社区教育(第二课堂),鼓励学生们用解谜闯关冒险这种偏趣味性的方式了解低碳环保知识。
据介绍,《低碳星球计划》是中国首部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游戏解迷立体绘本,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厅“2022年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该绘本加入大量的漫画元素,通过故事剧情延伸,增加阅读趣味性;同时,作者设计了各类包含丰富配件和巧妙机关的解密环节,增强阅读互动感。(文/周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