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现在有了这个小屋,以后有些垃圾和废旧物品都可以随时拿到这里来,除了能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为城市生态环保做贡献,还能变现和积分换购商品、拿奖励!”成都市锦江区菱窠社区居民顾先生所说的“小屋”,就是刚刚在该社区落地的一座“碳中和小屋”。
顾先生还在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他用家里废弃的易拉罐通过“碳中和小屋”称重回收后,利用“碳拾光”平台获得了“9.40元”的返现。
以“碳中和小屋”为“点”,串联街区低碳环保的“线”,使城市绿色生活风尚的“面”越来越广。纵观成都全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这36座“碳中和小屋”如繁星点点,镶嵌在成都这座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之中,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共赴生态美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月25日上午,由四川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指导,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主办, 成都市锦江区菱窠社区、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共建垃圾分类新场景完善碳普惠机制暨碳中和小屋推广应用发布会”,也别出心裁地搬到了菱窠社区“碳中和小屋”现场举行。
同时,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与“碳拾光”公司也在这座“碳中和小屋”前正式完成联网接通、数据共享互联。双方联手合作,将结合自身优势,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启成都双碳实践探索新路径。
“碳中和小屋”智转数改助力成都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升级
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运营总监文武说:“碳拾光碳中和小屋在今天正式成为‘碳惠天府’线下低碳场景,后续我们还将联合开展多场活动,在四川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指导下,着力强化‘互联网+’垃圾分类,加快建设大件垃圾回收场景,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力度,共建共享低碳社区。”
四川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郭雪表示,再生资源领域对双碳贡献率可达30%,关系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国家资源能源安全。
目前建设的再生资源线上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近60亿元,成为了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渠道。
政府鼓励前端回收企业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数字化发展,“碳中和小屋”正是倡导的回收模式。
到2025年,成都市规划智能回收箱或“碳中和小屋”要覆盖到60%社区与单位,四川省规划要建成18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令人惊艳的背后是成都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持久发力
当天早上,经过一夜春雨过后,成都碧空如洗,雪山又双叒叕作为城市背景惊现天际线!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拍摄到雪山与城市交相辉映的美图,无例外地又刷爆朋友圈。
圈友纷纷感叹“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不虚传!让“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重现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在绿色低碳发展上的坚守和持续发力。
2020年3月,成都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
去年年底发布的《成都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到,依托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探索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新场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
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释放出一个信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主流。
点线面交织,空间轴上呈现出的是更多市民知晓并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在社会中形成了绿色低碳风尚。
“锚定”新发展理念开新篇。“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在践行低碳方面链接起成都市政府、市城管委与碳惠天府,以此增强了废弃物循环内生动力。
那么,它是如何便捷高效地帮助市民参与低碳行动?在成都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打造垃圾分类“新场景” 既是环保小站也是科普基地
走进位于菱窠社区的“碳中和小屋”,这座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玻璃小屋,有20余平方米的空间,正对面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挡划分的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区域。
在小屋左侧有一杆带显示屏的秤,工作人员将可回收物放在秤上,并点击显示屏上的物品类别,碳足迹碳中和计量仪就会自动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实时计量、预测碳抵消碳中和数,并生成一个二维码,居民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获得回收奖励金和碳中和积分。
“嬢嬢,你看屏幕确认一下哈,总共是3.23公斤,现金奖励4.56元,获得21积分,可以扫码领取您的奖励哈!”开店当日,家住附近比华利国际城的魏阿姨便慕名提着自己旧衣物和纸壳来到新开张的小屋,现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可回收物放在电子秤上,系统自动显示重量,短短2分钟时间,动动手指,魏阿姨的微信钱包立即收到相应金额的转账。
“之前就听说菱安路那边开了一家,但是离我住的还是有点距离,现在总算开到了‘家门口’,垃圾分类方便多了!”魏阿姨告诉记者,曾经家里的旧物要么只能随意丢垃圾桶,要么变卖给偶尔才能遇见的废品回收商贩,现在有了固定的回收渠道,准备以后每周都过来一趟。
“居民把这些可回收物带到碳中和小屋进行回收,不仅能够获得现金的收益,回收产生的碳积分可以在APP上面兑换一些日用品,与此同时还有碳惠天府的积分收益,能够兑换额外的物品。”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良成介绍说。
在开张的第一天便有许多居民来,为提升小屋的回收效能和屋内整洁,每天都定时有回收车辆对可回收物进行清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再交给相关的企业进行处理和回收。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寄快递可上门取件,点外卖能送到家门口。如今,“垃圾”回收也有了“上门服务”。
“我家里面有一些不要的家电和衣服,但是我一个人拿不过来怎么办呢?”家住嘉和园的李阿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打开了“碳拾光”微信小程序,短短三步——选择回收品类、上门地址、取件时间,便成功预约了上门回收服务。“这也太方便了!淘汰下来的旧家电、不穿的衣服、废旧纸皮等经过回收,还可以二次利用,既便捷又环保。”李阿姨欣喜道。
便捷与环保的背后,更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冯良成强调说,“碳中和小屋”旁的小隔间是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不仅如此,爱心驿站还将开展“书香换绿植”“爱牙日·义诊”“血压·健康”等公益活动,惠及城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F。
小小玻璃屋,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更成为了小朋友们线下科普教育基地。
据了解,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知识,部分小屋还会定期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活动,在进行环保宣讲的同时,还会发动小志愿者们将自己清拾到的垃圾在小屋回收,在实践中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树立行业“新标杆” 倡导绿色城市生活新风尚
绿色低碳是时代潮流,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碳中和小屋”广泛得到认可的背后,离不开对垃圾分类痛点的破解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碳中和小屋其实是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链条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靳力飞介绍说,“碳中和小屋”链接着居民、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建立绿色产业链条,树立行业新标杆。
具体而言,居民投递的各类再生资源,在小屋实现交易后将短驳清运至货物暂存点,在由干线运输至集散场,实现精细化分类。“碳中和小屋”落地后,由专业人员为当地政府、企业提供完整、细致的运营指导与管理,以及日后的维护工作,保证“碳中和小屋”的地区适应性与高效运营。
这座引领着绿色生活风尚的“碳中和小屋”的投用,离不开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城市发展路径的精准研判。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原则,立足现有基础成效,全面倡导绿色低碳行为,系统实施普惠激励。”靳力飞表示,碳拾光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会在今年建设成为“碳惠天府”线下低碳场景,将会联合开展多场活动,共同推进低碳发展。
作为全民低碳生活的倡导者,碳拾光一直致力于以碳中和小屋循环经济为引领,专注再生资源数字碳汇开发和回收利用。
如今,依托于碳惠天府普惠机制而诞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新场景将走进公众视野。同时,碳惠天府也将与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现建立绿色账户正向激励机制,力争在2024年底,实现“碳中和小屋”全市40%以上的居民小区和单位;2025年底,“碳中和小屋”覆盖全市60%以上的居民小区和单位。
靳力飞对前景信心十足,“碳拾光”在全民低碳生活方面的初心不变,久久为功。“碳中和小屋”落地,将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更加主动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碳惠天府”机制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为环境“减负”,为绿色“加码”让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红利惠及“天府之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