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同花顺和爱基金主办,银柿财经承办的“智胜未来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暨同花顺基金十周年庆典”在杭举办。峰会上,国盛证券所长助理、计算机行业首席刘高畅,中国人寿养老量化负责人刘强,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基金经理孙然晔与南方基金公募基金经理兼任私募投资经理龚涛围绕“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资管行业”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圆桌讨论。
四位大咖从生成式AI的应用与探索、AI技术的边界和可能性,以及伴随AI技术突破量化行业将如何发展等方面展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在对生成式AI的应用与探索方面,孙然晔表示:“我们也在尝试理解大语言模型能力的边界,目前来看生成式AI可以完成量化领域的基础数据处理、简单框架搭建等工作,在对最新科研文章的理解、对算法的提炼方面也逐步展示出了潜力。”
龚涛认为,生成式AI在指数投资层面上有望带来边际增量。首先在自然语言处理层面,生成式AI能够协助优化信息整理,从前期的产品设计到后期的营销服务,都能够提供大量数据支持;其次在投资者情绪热度感知层面,生成式AI能够及时整合媒体报道等信息资源,为ETF产品各个维度的决策提供支持;此外,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利用非金融模型完成分散性资产配置,生成式AI在构建ETF模型方面同样能给人带来启发。
当作为主持人的刘高畅抛出关于AI技术边界和可能性的话题时,刘强指出,2023年AI技术在语言智能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那么有理由相信,未来类似的突破还将发生在语音智能、视觉和认知智能领域。在这些技术突破的加持下,未来AI将不只在投资发挥作用,也将能为诸如审计等其他行业增效。龚涛则提出了对AI技术发展过程中诸如内容信息仲裁、法律问题等的思考,他认为未来在这些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准备。
在谈及AI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量化行业将如何发展,孙然晔从AI对资管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影响切入,他认为AI技术有利于倒逼量化投资经理转型,能够将基金经理从日常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学习使用新工具、调配更多资源;不过,在短时间内,生成式AI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尚需人工干预。
“量化基金是在做超额收益,更多是应用底层模型的东西,未来三年,如果一个量化团队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布局不够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刘强提醒量化从业人员在新技术变革过程中应保持危机感。
龚涛一方面强调了量化在微观、高频交易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他还认为,在中长周期投资里,主观交易还是存在一定的自身优势,一旦时间周期拉长投资可能需要融入多维度、灵活、主观判断,这样的情况下量化并不一定强于主观交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