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伴随美团、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在线新经济企业进驻其周边区域,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大学路开始了从“网红路”到“创新街区”的蝶变。同样的,南京市鼓楼区从产业、商业、民生三方面打造环南大创新集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也正构建集文创艺术、展览售卖、休闲交流、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特色创新街区。
伴随着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创新驱动等发展需求,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新空间的发展和规划。创新街区,是城市中聚集领先初创企业、孵化器、研发平台,并配套创新阶层生活需求的公共区域。而大学的存在,因其知识溢出、人才输送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成果转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创新街区的成长。比如,与麻省理工学院一街之隔的肯德尔广场,因集聚了谷歌、微软等领先企业,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创新性的1平方英里”。如今,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多地都在建设环大学创新街区,致力于打破校园封闭边界,与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大学创新街区,“创新”是主要功能,“街区”承载生活配套,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不少大学创新创业街区的主要业态仍是咖啡餐饮和文创品店等,配套服务虽然在完善,但仍无法满足科创主体的文化和科技服务需求,缺少让沿线主体成员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产业关联的平台。要像肯德尔广场一样,打造“最具创新性的1平方英里”,大学创新街区亟须升级和蝶变。
对于大学创新街区的建设来说,吸引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集聚是首要任务。仅依靠高校溢出效能自发形成相关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很难形成创新产业的规模、联动效应。要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需要政府部门牵头结合高校特色资源做好长远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建立竞争优势。低廉的租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是初创企业选择肯德尔广场的主要原因。在创设初期,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空间优化、住房保障等措施,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服务配套,进一步吸引创业人才和科技企业。
创新街区是生产空间,同样是生活空间。兼顾生产和生活功能,才能激发活力、留住人才。便利的生活服务,让创新者有更多自由交流、相互联络的公共空间,有利于观点碰撞和创意迸发。政府在做好硬件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需关注“网络空间”的建设,通过行业协会、创新孵化器、创新实验室的设立,增加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助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有了一定科技产业和空间基础后,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将成为大学创新街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完善创新生态体系,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每一个环节,围绕创新活动、创业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社区”的灵活治理模式,使校区与社区在空间和活动层面充分融合,形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创新街区,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