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是核心生产力,计算力网络是提升我国计算力发展水平的全新路径At 2022年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大会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昊在接受移动实验室采访时表示,计算力网络的核心愿景是逐步推动计算力和水电一样,但可以一点访问,即用社会服务,实现网络无所不在,计算能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在
计算网络乘风破浪,推动新基础设施深度发展。
计算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直接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社会智能化的发展高度以网强算,发展算力网,不仅可以推动东算西算的深度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方面,计算网络通过网络集群的优势,突破单点计算能力的性能极限,发挥计算能力的规模效应,突破东算西算的主动脉,强化边缘计算能力的微循环,形成泛在,立体,集成,绿色,安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推动计算力服务的全面升级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计算力网络形成集计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推动计算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激发计算力服务的范式创新从而推动计算能力和水电一样,可以一点访问,即用社会服务,最终实现网络无所不在,计算能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在视野
计算网络它是一种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工具,也是运营商谈论未来网络战略的高频词汇章昊表示,运营商发展计算网络有三大优势:一是运营商有坚实的计算网络资源基础中国的运营商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也在大力推进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中国50%以上的IDC是由运营商提供的依托网络和计算资源优势,运营商天然具备提供计算网络集成和综合服务的能力,也必将成为计算网络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第二,中国运营商的央企地位和社会责任将保证计算网络的中立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中国的运营商作为现代产业链的链条主导者和原创技术的源头,将推动计算力网络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原创技术的成熟
用Rdquo强Rdquo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扩展其计算网络。
2021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全新概念的《计算力网络白皮书》,向业界提出计算力网络发展倡议计算网络是以计算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深度融合网络,云,数,智,安,边,端,链,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章昊表示,中国移动提出发展计算力网络有三个驱动力:
第一,响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中国从2020年开始提出新的基础设施战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大力推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后来又相继提出了东算西算和新数据中心的发展规划,并于今年年初正式实施可以说,中国移动发展计算网络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是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产业数字化对计算网络融合新基础设施的供给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伴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单一计算能力即将遭遇瓶颈如何利用计算+网络构建群体计算能力,提供高性能计算电源成为新的发展需求同时,面对绿色低碳,不仅要考虑计算能力本身的绿色低碳,还要将计算能力与网络相结合,考虑其绿色低碳
第三,公司转型发展的诉求算力网是重构运营商价值的重要抓手同时,中国移动正在从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向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技术公司转型,核心计算能力也是重要支点可见,算力网是中国移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是中国移动建立电力建设发展战略的新发展,台湾
基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中国移动率先发布了计算网络三层架构,自下而上由计算网络基础层,布局管理层和运营服务层组成。围绕这三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网络技术体系:
计算基础设施层技术主要包括计算力测量,计算力抽象,计算力卸载等计算技术,G—SRv6,智象WAN,OXC,400G等网络技术,以及计算力路由,网内计算等原创技术,打造灵活,敏捷,智能,高效的计算基础设施,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布局,数据感知,泛在调度等技术,构建数脑合一的计算网络大脑,服务层技术包括计算力交易,数据流通,意图感知等技术,构建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同时,绿色安全理念贯穿于计算网络,包括芯片节能,液冷,数据中心节能等绿色技术,以及隐私计算,可信计算,内生安全等安全技术。
计算力网络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来实现。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计算能力网络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是实现无处不在的协作重点是突破云网融合的断点,通过协同计算网络服务入口实现资源互调,满足用户一站式开放需求第二步,实现融合统一,重点是打破计算力和网络相互割裂的传统局面,构建数字与智慧融合的计算净脑,实现多要素一体化的统筹安排,调度,管理和优化,同时尽快构建计算网络统一运营平台,加快发展计算能力并网,数据流通等新业务,新模式第三步,实现计算网络的融合通过对计算网络系统化布局前沿技术的研究,实现计算网络的全新发展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计算网络技术体系
计算网络的融合与创新,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
据章昊介绍,中国移动计算网近期工作的核心是以推动计算网融合,身体反应To 化学反应改变。
对于Rdquo加快分布式云的建设一方面,构建数东数西集成数据中心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形成4+3+X,未来全国数据中心布局将进一步呼应东西计算,完善数据中心布局另一方面,构建融合统一的边缘云这主要包括四个统一:统一运营入口,实现边缘服务统一运营,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能力平台,构建通用和行业PaaS能力,统一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软硬件资源和服务的统一管理,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IaaS技术标准
对于Rdquo,构建一个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的智能网络一方面提升能力优化布局,从过去以区域为中心的架构布局逐步调整为以计算为中心的架构布局,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带宽,最大化吞吐量,减少延迟,优化路由结构,从而实现高计算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同时引入新技术,自建网络:引入中国移动创新的G—SRv6技术,构建统一的协议基础,通过网络切片和流检测技术,保证计算能力的互联互通,满足一定的连接服务,通过新一代SD—WAN技术,构建云网协同,计算服务高效分发的基础设施
At Rdquo和Rdquo在两大科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跨领域的集成技术和原创技术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计算网络融合的原创技术源,构建了计算网络的技术图谱,聚焦存储与计算融合,计算力测量,计算力卸载,计算力原生,计算力路由,计算力感知,在线计算,计算力互联等十大核心技术
其中,在计算路由方面,计算路由技术将改变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实现计算向量和距离向量在协议上的叠加和融合中国移动2017年开始布局相关技术,2019年起率先在IETF和ITU布局相关标准化工作在计算能力原生化方面,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了计算能力原生化的概念和理念,目前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它正在与华为,阿里巴巴等重量级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面向计算能力原生的底层跨架构抽象平台
章昊表示,中国移动与26家产学研用单位成立了多元计算联盟,开展协同研究,在计算路由,计算原生等方向实现技术突破,在ITU/IETF构建国际标准体系,在多项国际和行业标准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造新计算网络服务的新体验,新模式,新业态。
计算力网络的核心愿景是逐步推动计算力和水电一样一点访问,即用社会服务,实现网络无所不在,计算能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在章昊说,面对Rdquo和Rdquo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打造新计算网络服务的新体验,新模式,新业态,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体验新方面,计算网络通过实时感知底层计算网络资源的状态,结合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实现计算网络的一体化调度和全局优化,提供计算网络的服务端质量一致性体验在无人驾驶场景下,计算网络可以实时感知车辆运动轨迹和计算网络资源状态,做出智能决策,实现多计算节点间的计算力继电器确保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计算网络服务体验的无缝切换,真正推动无人驾驶从理想走向现实
在新业态方面,计算力网络通过跨地域,跨运营主体的计算力资源交易供应新业态,盘活计算力存量,降低单位计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实现计算力效益目前社会上闲置的计算能力利用率较低计算力网络通过吸纳全社会的计算力,实现计算力供给侧改革,构建普惠性计算力资源池,可以大幅降低科学计算等计算密集型产业的使用成本未来,用户只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就能享受到无穷无尽的计算服务,真正实现计算能力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资源的愿景
手牵手,在计算网络中拥抱星辰大海。
计算网络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技术挑战:跨域架构集成和计算网络集成的技术仍有待突破计算网络涉及许多技术领域目前,计算网络和网络在各自的技术体系,架构实现和发展路径上都有所不同调度和运行优化相对独立,计算网络的统一架构,技术标准和开源生态还不完整
行业共识:目前,对于计算力网络的概念,目标和架构,行业还没有共识要加快行业共识建设,形成统一观点
新模式,新业务的突破:计算网希望引入计算能力并网等新模式,新业态,但相关模式基本涉及各方商业利益,需要结合商业模式找到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方案。
生态培育:在行业数字化发展的现阶段,云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相对成熟,但计算网络融合的极致体验需求仍在逐步释放,行业应用有待激发和培育,因此需要进一步繁荣计算网络的生态系统,提升产业和社会价值。
章昊认为,计算能力网络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参与为推进计算力网络生态建设,中国移动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标准和开源体系建设,争取在行业内尽快统一技术路线,目标架构和标准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全国范围的计算网络试验网,协同产业链共同验证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加快技术成熟,促进融合创新和跨领域融合,三是加强合作,推动计算力网络生态繁荣,拥抱计算力网络星辰大海
专家简介:
章昊: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移动通信发展战略,系统标准和技术研发研究,先后推动了4G/5G网络技术体系,基于NFV/SDN技术的网络改造,边缘计算等重大技术突破目前专注于计算网络,行业专网,边缘计算,天地一体化等领域的研发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