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龚勇老师,您好,您是怎么开始学习和从事柑橘种植的?您最初的动力是什么?
龚勇:我学习柑橘种植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我对柑橘的兴趣,源于一个橙子的经历。那是1978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成分不好,父亲被下放到农村。那年冬天,集体卖出口香橙。我看见别的父母往小伙伴的书包、口袋塞满香橙,我也嘴馋忍不住拿了一个香橙。结果被集体的人追到学校把香橙要了回去,还让我失去了三好学生的资格。这件事让我很难过,我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种柑橘,才能有的吃。那年,我背回一些集体储藏腐烂的香橙回家,在自家的园田里播种下了香橙核。到了1980年,秭归县完成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的香橙苗也有一米左右高了。就这样,一个橙子开启了我的柑橘种植之路。
第二个转折点,是因为纽荷尔脐橙的引进和种植。纽荷尔脐橙于1978年从美国引进中国,在我们秭归也进行了试种。纽荷尔这个品种的价格很高,我们的香橙出口才二毛四一斤,而纽荷尔可以卖到七毛九一斤,所以我就想把香橙苗嫁接成纽荷尔。可那时候纽荷尔的接穗很贵,一根接穗要五毛钱,嫁接一个芽要二毛五,我们还要请会嫁接的人来帮忙。但是有些人很不诚信,他们用锦橙品种的接穗冒充纽荷尔,导致我们嫁接的苗有很多是假的。让我萌发了学习嫁接技术的想法,自己嫁接才能保证嫁接纯度和质量。
第三个转折点,是因为我成为柑橘技术指导员。那是1991年,我被招聘到秭归县特产局做柑橘技术指导工作。因为年轻没有经验,当地果农都不太信任我。他们觉得他们种了几十年的柑橘,难道还不如我一个娃娃?那时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就下定决心要学好技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行动成效说服群众,这样才能在推广柑橘技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才能服务更多的果农。正是因为这三个转折点,我才一直热爱着柑橘种植这个事业,直到现在还在为之奋斗。
记者:龚老师,您认为有什么因素阻碍了当前我国柑橘种植行业的长远发展?
龚勇:第一,种植面积广。柑橘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有些投资人只在乎经济效益不顾柑橘的生物学特性,盲目跟风或受资本驱动,在不适宜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柑橘,比如广西沃柑的成功案例引发了一些盲目效仿。
第二,懂种植技术,身强力壮的人才难找。柑橘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但城市化发展导致很多人离开乡村,懂得种植柑橘的人越来越少。同时柑橘种植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技术,而大多数人不懂得科学的系统的种植,存在柑橘从业者的技能普遍较低的情况。
第三,只看眼前利益,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我们的土地是国家的,因为有年份的限制,很多人只想从中获取利益,而不去改善土壤的质量。同时,柑橘行业也存在着资本介入,但建园时缺乏科学规划,比如开发山顶,破坏原始森林;没有建设防风林和水土保持林,导致病虫害增多,水土流失严重。在广西的某些地方,种植者为了方便打药,纵向开垦土地,而不是横向保持水土,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老祖宗说“土能生金”,我们要把土壤培育好,创造有利于柑橘生长的土壤环境,才是培育高品质柑橘的基础。
第四,因为土地承包制,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好的土地人人都有,导致土地分散成小块,不利于机械化的作业。加之每个人对土地有承包经营权,大都自行决定种植方式和品种,导致没有区域化和品种优化的规划。比如有些柑橘园里还种了桃子李子等果树,增加了病虫害的共生。本来不是柑橘的主要病虫,却因为不合理的种植和品种选择,造成病虫害严重,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第五,销售体系不完善。大家都想卖高价,却不重视柑橘品质的提高,反而限制了价格的提高空间。还有就是销售渠道不通畅,导致柑橘价格波动大,比如广西的沙糖桔,本来是很好的品种,后来却被果农讽刺为“杀人桔”。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可能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
记者:龚老师,您刚才说到柑橘从业者的技能问题,那您认为技能培训是否能够有所帮助呢?
龚勇:我认为提高劳动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是生态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掌握了科学技术,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应对风云变换的市场。现在很多柑橘从业者对技术没有足够的了解,只是盲目地投资,只在纸面上计算回报,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事实上,柑橘种植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气象学、土壤肥料科学、植物生理学、修剪技术、植保技术等。只有了解气象变化,才能合理安排农事操作;只有了解土壤特性和改良方法,才能合理施肥;只有合理修剪,才能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形成立体结果;只有合理植保,才能防治病虫害,保证柑橘品质。这些都需要通过长久、专业的学习培训来提高劳动技能,才能提高效率,也才能让柑橘从业者少走弯路。
记者:龚老师,您刚才说到了修剪,那修剪对于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有什么样的影响,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龚勇:柑橘是小乔木或乔木类植物,树冠高大,如果不修剪,枝梢会衰落,果实都集中在外围,从而导致树势早衰。而且我们要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仅要让外围挂果,还要让内膛挂果,这就需要修剪。修剪还有利于病虫防治,如果树形和层间距不合理,喷药就打不透,不能提高喷药质量。修剪还能改善光照条件,柑橘需要红光,红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紫外线能杀死一些病菌,如果合理修剪,就可以减少病虫害。所以说,从防止早衰、提升产量、病虫防治这三方面来看,修剪是很重要的。
具体从量与质两方面来看。首先是产量,在柑橘幼树期,如果学会了修剪,就可以用摘心代替短截,用抹芽代替删除修剪,减少营养浪费,让营养集中在留下的枝梢上,这样就能让幼树长的快,早结果;结果后,随着结果量的增加,有些枝梢会衰弱,我们就要逐步更新,形成更多的枝组,这样更快进入生产期,同时让它既结果又长树,既有产量又能扩大树冠;进入结果盛期,因为柑橘结果有级性,在11级到22级是旺盛期,每年可以出三次梢,十多年后就有30多级了。根据专家的实验调研发现,柑橘枝梢达到34级就基本失去结果能力。所以我们要不断通过回缩更新树势,让它能长结果。其次是品质,也只有通过修剪,让树体更多地接受太阳光照射,叶片更多地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增加柑橘的芳香味。所以只有合理修剪,才能让柑橘色泽味俱佳。
记者:龚老师,我们了解到您曾经在不同地区从事柑橘技术员和病虫害监测负责人,当时您遇到过哪些挑战和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
龚勇:我是移民到江西后,被赣州市果业局聘为柑橘危险性病虫害监测负责人,主要监测木虱和小实蝇。因为木虱是黄龙病唯一昆虫传播媒介,小实蝇曾经影响过果实价格。2020年,在天天学农举办的广西南宁柑橘峰会上,我曾提醒大家注意黄龙病树的清理和木虱的防控,因为我发现很多果园出现插金花黄化和叶片斑驳性不对称黄化。但是大家没有引起警觉和重视,致使黄龙病在广西爆发。
还有,像衰退病和碎叶病,从投资角度来说,很多人不了解这些病毒性的病害,当提出将树砍掉来解决时往往不被采纳,因为他们投了很多钱,还没赚回来,就要把树毁掉,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我只能通过引导,跟他们讲清楚病虫害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严重后果等等,提高他们的诊断能力、识别能力和素质。当然,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政府主导,老百姓参与,柑橘种植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是的,龚老师,我们还了解到您目前在湖南新宁月汉村天天学农培训合作示范基地工作,您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加入到这个基地呢?您觉得这个平台对于推广柑橘种植知识和技能有什么优势?
龚勇:我想你们都听过这句话: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和月汉村的缘分就是从徐总开始的。徐小龙,徐总是天天学农培训合作示范基地(崀山基地)的负责人。我们是在2020年广西南宁的一次峰会上认识的,峰会结束后,徐总找我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对现在农业行业瓶颈的分析、市场洞察力、前景展望以及他为家乡柑橘产业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动了我,让我折服。后来我经常到湖南新宁跟徐总深入接触,更加了解他对家乡的情怀和贡献。他作为一个民企家,本可以选择在外面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但他却选择回到山区投资,做了很多公益事业。看到徐总这样真心实意地付出,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的团队,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天天学农”这个平台,让我遇到了徐总这样的贵人,也让我从一个“普通果农”转变成“柑橘专家”,让更多人认识我、认可我,才有了今天我在月汉村天天学农培训合作示范基地担任修剪讲师的机会。
记者:龚老师,到目前为止,您所在的这个基地培训了多少学员?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学员?
龚勇:这几年,月汉村天天学农培训合作示范基地这里培训了七八百名学员。我印象最深的是,从2019年我来到湖南新宁后,发现这里的修剪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修剪,树冠就像一个圆球,里面长满了衰弱枝、枯枝,叶子小得像辣椒叶,老树都很衰弱;有的过度修剪,把内膛的枝条都剪光了,留下一个空心;还有的对修剪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新宁冬天容易冻害不能对树枝进行修剪。
于是,我开设了第一期修剪班,当时只招了16个人。我跟他们讲了冬季修剪的好处,采果后必须及时施月子肥以及老树的更新方法。我们一起学习了不同年龄的树木的修剪技巧,从小树到老树,都有深入的交流、探讨和实践。培训结束后,我还经常去看望他们,看看他们的树长得怎么样。现在,我很高兴地发现,他们的树都修得很漂亮,有主次、有层次、有凹凸、有错落,形成了立体的结果树形。大枝稀而有力,小枝密而有序,枝组紧凑而有生机。不仅如此,他们的修剪成果也影响了周围的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有一个叫陈孝军的学员,他和他的堂兄弟陈孝勤是邻居,他们的柑橘树以前都差不多。但是陈孝勤是我的第一批学员,他学了修剪后,他的树就变得旺盛而且多果。陈孝军了解到陈孝勤是向我学习的修剪,于是,他主动找到我,说要跟我学修剪。月汉有块地,上百亩的树连片黄化,其中也有陈孝军的树。我针对他的情况,给他提了几个建议:田界四周深挖排洪沟结合田间排水沟做好排水工作、抽槽埋施有机肥改土、调节土壤酸碱度、修剪和保果技术措施。现在,陈孝军的树,树势健壮、硕果累累,别人的树,一片黄化,没有几个果。这就是学和不学的区别。
还有一个例子,李忠梅让我印象深刻。前年冬天,月汉村有一棵柑橘树快死了,大家都说救不活了,就让它去吧。我觉得这样粗放管理太可惜了!我就检查了那棵树的根系、根颈部、主干还好,可能是结果多的时候,施太多肥造成了肥害,促使这棵树衰老。我就跟学员们说,我们可以试着修剪一下,再改善一下土壤环境、调整肥水方案,说不定还能救回来。我把那棵树锯掉了两个大的主枝,因为主枝多了消耗营养,回缩了部分衰老枝更新扶壮。结果这棵树去年春天居然发了新芽,去年还结了200多斤的果。这件事让果园主李忠梅很惊讶,也影响和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李忠梅原来在外做生意,去年7月份回家看到我们在开修剪班,她就来学。当时她穿得很时尚,像个城里的小姐姐,烫着头发,穿着白色的衬衣裙子,高跟鞋,喷了香水。我以为她是来玩的,没想到她真的能在高温下坚持学习,并且回去自己实践。她说她是个小白,种柑橘什么都不懂。所以我教她什么她都遵照执行。从去年采果后的月子肥开始,她就按照我们月汉平台的方案施肥、修剪、打药、保果。今年不仅树势好,果子还又大又多,加上她果园面积还不小,保守估计,她今年的产量在15万斤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她们组里面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在整个月汉村也是名列前茅的。李忠梅的例子也说明了,技术学习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把城里的年轻人吸引回农村,让她们成为高品质脐橙产业的推手。
记者:龚老师,您对未来的柑橘产业有什么展望和建议?您有什么想要实现的目标或梦想?
龚勇:我希望能适度规模化、区域化、机械化,有智慧农业的加持。目前有些老产区,土地是分散、碎片化,因此很难实现机械化和标准化种植。我希望能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让每个村都统一种植一个作物品种,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购到销售到品牌,都形成共识统一标准,为提高品质和议价权努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我也呼吁那些不适合种植柑橘的地方不要强行种植,因为那样会增加不可控的自然风险和投资成本,品质差价格低,得不偿失;最好是在适合的地方种植适合的品种,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至于我的目标和梦想。前半生,为了生活种植柑橘;后半生,为了当初的情怀,继续在柑橘行业努力奋斗!能对柑橘产业有点儿利好的改变是我最大的骄傲!
记者:好的,谢谢龚勇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