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狡猾”之处在于它起病时悄无声息,没有特异性症状,却悄悄在体内“攻城略地”,直到靶器官“负伤”才会被发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高血压会给心脑血管疾病拉响“警报”,即使血压数值降至正常范围,患者依然面临着较正常血压人群高出3倍的心血管事件风险[[1]]。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通常以降压为起点,强调对血压进行全程化管理,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风险[[2]]。目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临床治疗的常用药[[3]],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如何呢?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如何?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正常的血压波动范围约在10%至20%,如波动幅度过大,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如未控制好血压,清晨的第一个高峰就会成为危险的“火山时刻”,复发心血管事件。因此,认识并管理好清晨高血压刻不容缓。
此类严重疾病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状况。此外,药物是控制血压的根本措施,大多数患者服用的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药物分子半衰期长,使用后能让血药浓度保持30-50小时,1天仅需1片,就能轻松实现超过24小时长效持久的效果,对于清晨血压的控制也有着突出的成效。
除了保持血压长效达标和清晨达标,想要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减少日常血压波动。长期服用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稳稳地控制血压,帮助血压保持平稳。值得一提的是,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含有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两大消旋体,其中,右旋氨氯地平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高血压合并心血管事件人群对心脑血管事件再次发生。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如何?无需担心安全性和副作用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血管事件患者来说,他们总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长期使用降压药,会引起头疼、心率快等不良反应,从而加重对心脑血管以及靶器官的损伤。
实际上,使用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在安全性上无需担心。首先,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说明书一栏中,并没有出现头疼、心率过快等症状,并且,副作用少,它的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踝部水肿,且多为轻或中度,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症状也会慢慢消失;其次,这款药的安全性在美国等国外的临床研究中有着较为完整的数据,患者在10mg/日的剂量范围内有较好的耐受性。它既没有绝对禁忌症,还可与其他降压药或者中药广泛联用。因此,高血压合并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可放心且坚持长期服用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如何?原研品质让患者安心服用
对于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尤为沉重,治疗难度高,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不少权威指南和专家建议,优先使用覆盖24小时以上的长效降压药[[4]][[5]][[6]],且在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治疗上,建议优先使用原研药。
作为第三代长效降压药,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研制,本身就是经过层层筛选、试验、提炼以及反复检验的结果。该药在上市的30年间,拥有超过2000以上的临床实践,在疗效、安全性以及心脑血管获益上证据充足。
相关研究表明,以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基础的降压方案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7]],并且在降低脑卒中[[8]]、冠心病风险方面也优于其他降压药物[9]。因此可长期安全使用,帮助患者心脑血管获益。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如何?高血压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有效实施降压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患者进行血压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为患者带来明确心脑获益,收获更长远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药物的选择上,建议坚持使用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实现血压管理的平稳达标、长效持久达标以及清晨血压达标的“三达标”原则,从而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饮食习惯、多运动、少喝酒、控制体重等,还要养成定期进行血压监测的好习惯,多管齐下,更好地助力血压管理。
[[1]] Lieb W, et al. J Am Heart Assoc. 2015; 4(11): e002155.
[[2]] 赵姣姣,杜晨光,丁培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20):3.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5.20.078.
[[3]] 代勇军.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哪些作用?[J].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2020(5):0043-0043.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9): 721-725.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01): 1-46.
[[6]] Mancia Chairperson G, 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23, 41(1): 1-199.
[[7]] Dahl?f B et al. Lancet 2005:366;895-906.
[[8]] 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