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暮春四月,生机盎然。暌违一年后,第十二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重回线下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联合主办。
来自国内外数百位大血管学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首都北京,就大血管疾病的学术前沿与学科新知、外科手术理念和技巧以及麻醉护理康复领域的新进展开展了系统的交流与探讨。
论坛进行期间,高水平的学术讨论与繁荣的学科发展势头交相辉映,凸显我国大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勃勃生机。上海德达医院的多位知名专家和骨干医生倾情参与,不仅丰富和提升了论坛的讨论内容,也彰显出医院坚持高质量发展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孙氏手术”奠定基础,学科发展成就辉煌
论坛的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主持,安贞医院党委书记纪智礼教授和院长张宏家教授以及上海德达医院CEO David Hoidal先生分别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祝贺论坛的隆重召开。
本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大会主席、上海德达医院医疗院长孙立忠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论坛发展至今,从早期聚焦于心外技术的探讨,到如今涵盖多个学科与科室,未来还将涉及到基础研究和防治策略,可以说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全面。
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的良好面貌可以说是我国大血管外科迅猛发展的缩影。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孙教授在20年前独辟蹊径发明“孙氏手术”息息相关。他结合介入支架与人工血管的特征,发明术中支架系统,将手术难度大为降低。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A型夹层等累及弓部主动脉疾病的标准术式。不仅如此,历经20年的发展,孙氏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应对多种病变的成熟术式,被认为是所有从事主动脉外科的医师需要掌握的技术。
在开幕致辞中,孙教授还指出,当下,中国每年开展的大血管外科手术已经超过3万余例[1],期待领域内同道携起手来,不啻微芒,合成未来,为提升疾病诊疗水平作出更大贡献,为学科发展打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主旨报告大咖云集,学术讨论亮点纷呈
在主论坛环节,来自美国麦戈文医学院的Anthony L Estrera教授和郭东川教授、密歇根大学心脏外科杨波教授以及德州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周少凤教授等海外大咖围绕大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为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的独到见解。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陶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左健教授聚焦主动脉夹层的维度,都发表了饱含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报告。
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再续精彩,他以《新冠感染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影响——安贞数据》为题,总结道,A型主动脉夹层(TAAD)发病凶险,临床死亡率极高。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TAAD患者,应尽量选择保守快捷的术式,减少体外循环及低温停循环时间,条件允许下积极开展介入或杂交手术治疗,并且应尽量减少手术造成的打击等。
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教授同与会者分享了《技术创新——学科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话题——从个人成长经历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深刻感悟,备受瞩目。
孙教授指出,技术创新要从学习众多前辈如何做人开始,要从责任心开始,要从解决技术难题开始。只有做到这三点,创新才能有好的开头,而最终衡量创新的成色,还要看成果是否能为医学进步带来价值,为患者康复带来帮助。
二十年来,孙教授带领团队始终不渝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人才成长和学科建设,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学术推广和产业转化等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手术量大幅增加,从最初的不到100例/年到现在的3万余例/年[1];
手术适应症扩大,从局部主动脉到全部主动脉,病变从慢性到急性,病情从轻到重,年龄从幼到老;
推动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发展我国主动脉外科术中支架血管的研制和国产涤纶编织血管的研制;
推动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开展,发表论文524+255篇,积极参与出国手术演示和学术交流;
打造“阜外”、“安贞”和“德达”三支主动脉专业外科队伍,主动脉外科成为心血管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全国性主动脉外科培训基地,培养研究生200余人,进修生4000余人,相关技术人才成为心血管外科的核心力量;
成立手术和介入两个主动脉外科学术团体,建立品牌学术论坛,相关杂志和学术会议论文占比逐年飙升,国内外学术会议非常活跃。
议程设置更加聚焦,覆盖学科日益广博
孙立忠教授曾经讲过,对于大血管疾病而言,如果说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相当于人体的骨架,那么麻醉、体外循环、监护护理就相当于肌肉,把这些内容加上之后,学科就更加丰满了。本次论坛在议程设置上,深受好评的主论坛、外科分论坛、介入分论坛、影像超声分论坛、麻醉分论坛、重症监护分论坛、体外循环分论坛得到继续保留,而且护理分论坛首次来到线下,同与会者面对面地分享大血管疾病护理的前沿进展。
近年来,中国及其欧美权威指南均强调,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立即急诊手术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手术干预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更能降低死亡率并改善神经预后。
在外科分论坛上,我国主要大血管病诊疗中心的专家纷至沓来,上海德达医院也有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心外科简锴陶主任同与会者介绍了《以急性主动脉夹层为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德达模式》。医学影像科彭明亮医生以《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复合手术》为题,分享了10例锁骨下动脉瘤和无名动脉瘤的治疗体会。心外科刘巍主任介绍了相对罕见但却很棘手的大血管移植物感染,并分享了自己的处理心得。
孙立忠教授在外科分论坛的点评环节中特别提到,广大心外科医生需要把视线更多聚焦于灌注不良,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其次,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缩短患者发病与手术之间的时间;最后,要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手术水平,减少手术时间,从而带给患者更多获益和更多生机。
在介入分论坛,上海德达医院医疗副院长、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科主任黄连军教授受邀担任主持嘉宾,并对讲者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杨呈伟医生则在论坛上分享了主动脉术后吻合口漏的介入治疗和随访情况。
此外,在麻醉分论坛、体外循环分论坛、影像超声分论坛和护理分论坛上,德达医院的青年医护们纷纷精彩亮相,展现了医院近年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及人才建设方面的成就。
其中德达医院麻醉科王伟鹏教授和超声科李欣医生分别以《胸痛中心中大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和《主动脉病变复杂手术的TEE应用》为题在麻醉分论坛进行了分享。梁洛彬教授获邀担任体外循环分论坛主持嘉宾并做精彩点评,何云云医生也在本场分论坛中阐述了《德达微量长效停跳液在急诊主动脉A型夹层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杨呈伟和彭明亮医生则在影像超声分论坛再次分享,分别介绍了《主动脉夹层缺血影像评价》和《人工血管感染影像学评价》。
首次在线下举办的护理分论坛中,上海德达医院护理精英们的精彩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护理部总监杨戎担任分论坛执行主席,医务部总监张兰主任、赵惠婷护士长和时筱卉护士长分别担任主持嘉宾并做点评。药剂科主任刘翔老师带来了题为《大血管手术围手术期镇痛镇静药物的药学视角》的报告,心外科护士长傅瑜雯老师提炼出《急诊主动脉夹层的医患配合分享》,导管室护士王洁璇老师则贡献出《我院首例骼动脉分支型覆膜血管内支架系统(IBE)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第十二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圆满落幕,从本次论坛干货满满的内容中,我们足以看出,追求创新,追求前沿的理念已经深深嵌入到我国大血管疾病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期待,在多学科力量的同心协力下,大血管疾病领域能够持续展现精彩,帮助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08月28日第20卷第4期Chin J ECC Vol.20 No.4 August 28,2022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城网稿件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城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